港股上周一度再创出一年多的新低后出现急速反弹,政策催化剂及空头平空仓为主要推动力,恒生指数全周上升4.2%,收报15,952点。恒生科指全周上升1.8%,收报3,186点。大市日均成交金额也回升至一千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44.6亿港元,主要流入央国企及交易指数ETF。
从港股通的流量及交易风格看,内资没有太多的乐观情绪,仍然偏好谨慎。北向陆股通全周净流入121.02亿元人民币,考虑到离岸人民币仍然处于7.188的偏弱方水平,我们暂时判断北向资金的流入以短线的外资对冲基金或量化基金为主,后续仍要观察北向流入的可持续性。
尽管港股上周大幅反弹,但是赚钱效应比较分化,市场风格与去年上半年相似,资金再度集中“中字头”央国企,中小型股的资金吸虹效应明显。恒生综合行业分类指数中,能源、金融、电讯及综合企业分别升10.6%、5.7%、4.0%及3.9%。
医疗保健及必需消费分别下跌4.0%及0.1%,其他顺周期如可选消费及工业仅上升0.4%及1.3%。外电指美国有议员提出一项生物安全法案,有可能限制联邦资助的医疗服务提供商使用外国对手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和服务,当中包括药明康德(2359 HK),上周药明系及生物医药板块集体大跌,连带联想集团(992 HK)也被影响。
我们认为股价表现反映投资者信心薄弱,市场流动性不足,同时进一步增加资金流入低政策风险、盈利能见度较高、流动性较高的优质央国企的倾向,预料非国企或中小型股份受到的资金吸虹效应会更明显。
近期政策释出多种利好信号:
(1)央行宣布降准、下调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批准内房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存量贷款;
(2)国资委提出将进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
(3)中证监指出会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回报要求,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方式,更好回报投资者。
政策空间已经打开,政策出台的预期仍然会对港股大盘带来支撑。当前港股的绝对估值偏低,相对海外美股及新兴市场的估值也处于历史低点,市场的气氛及热度预计在春节前仍可保持。
然而,当前定向降息仍不足以扭转实际利率偏高对于投资及消费的约束,而中证监所宣布的措施对市场的震撼力也逊于去年8月底中证监联同财政部出台包括下调印花税、优化IPO和再融资、规范股份减持、调整融资保证金要求等“四箭齐发”的措施。
港股的反弹能否转化为持久的升势,还需要基本面积好转及针对性政策落地配合,而房地产下行压力、居民及企业信心不足、物价何时能够扭转低位运行态势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我们预期,在经济复苏动能较慢,盈利能见度较低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具有增加分红、提高派息比率的条件并且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能源(煤炭及石油)、电讯、公用事业及部分交运国企。另外,春节假期临近,博彩、文旅、餐饮股或有阶段性修复。
